集五院院士于一身
1963年,黄维出生在一个传统的医务工作者家庭,特殊的氛围令黄维耳濡目染,习惯于不断求知,也习惯于严谨理性。1979年,黄维进入北京大学求学,燕园“常为新”的环境更令他如鱼得水,在充足的空间中不断探索未知,终于能尽情安放他“似乎没有穷尽的好奇”。
90年代初随着“出国热”的大潮,他来到了“小国家、大智慧”的新加坡;14年后,在科学事业“顺风顺水”之时,他却毅然选择归国发展。回国后,他先后在复旦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和南京工业大学建立相关研究基地,最终,建设了柔性电子这一新兴学科。他率领团队横跨物理、化学、材料、电子、信息和生命等多个学科,取得多项国际前沿研究成果。
2018年,黄维院士在巴基斯坦科学院院士大会选举中正式当选为该院外籍院士。此次当选是黄维院士继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东盟工程与技术科学院外籍院士后新的学术荣誉。
一生一世一团队,惟新惟实惟奋蹄
黄维院士是我国有机(光)电子学科和柔性(光)电子学科的奠基人与开拓者,在构建有机光电子学科的理论体系框架、实现有机半导体的高性能化与多功能化、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做了大量富有开拓性、创新性和系统性的研究工作。他被诺贝尔奖获得者艾伦▪黑格赞为“有机光电子学领域的国际领袖”。
黄维院士说,勇攀科研高峰是每位科研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和担当,也只有矢志不渝地做学问、搞科研,才能坚持真理,践行“不计利害,只问是非”的科学本色。
“创新梦”永伴“赤子心”。 这40年,他的“科技人生”与改革开放共成长。黄维院士创造性地提出了有机半导体p-n能带调控理论,有效地调控了能级及带隙宽度,改变了有机半导体的单一输运模式,实现了载流子注入和传输平衡,为设计**三基色有机半导体提供了理论依据,使有机半导体的研究从经验摸索上升到了理论指导阶段。在p-n能带调控理论的指导下,研制出一批具有产业化前景的高性能三基色有机半导体,同时证明了p-n能带调控理论的普适性;针对蓝光半导体器件的稳定性这一世界难题,提出了基于有机蓝光半导体的凝聚态结构调控原理,成为国际通行的解决方案……
黄维院士认为“引才”的关键在于“引心”,近年来,黄维院士带领团队取得了众多研究成果。2019年1月8日上午,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南京邮电大学“金属有机半导体的结构设计、性能调控与光电应用”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该项目由黄维院士率领的研究团队完成。2019年2月23日,黄维院士团队的安众福教授课题组报道了通过一种简明的化学方法实现具有超长有机磷光的电子器件。
柔性电子技术将带动万亿元市场
柔性电子具有柔软、可变形、质轻、便携以及可大面积应用等特性, 并通过大量应用新材料和新工艺产生出大量新应用,包括射频识别、柔性显示、传感器、柔性光伏、逻辑与存储、柔性电池等。
黄维院士介绍,柔性电子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具体应用于健康**, 如人造器官、 移动**、“人联网”工程;穿戴式智能设备用于航空宇航、深海探测等;军事国防上柔性电子技术可实现单兵通信、隐身的功能,提高战场作战的机动性和隐蔽性。他认为,我国是电子产业大国,但不是技术强国,柔性电子是我国争取电子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机会。 柔性电子具有广阔市场,市场规模迅速扩张,可成为国家支柱产业。 据权威机构预测,柔性电子产业 2018 年为469.4 亿美元, 2028年为 3 010 亿美元, 2011 年到 2028 年年复合增长率近 30% ,处于长期高速增长态势。
2019年,黄维院士率领、南京邮电大学柔性材料项目获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此次获奖,是黄维院士研究团队继2013年首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后,时隔5年再次获得这一重要奖项。未来,随着对它研究的不断深入,还将会有更多的发现。科教强国是科技工作者的中国梦。作为科技工作者,黄维院士勇立潮头、引领创新,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勇攀科学技术高峰,为推动我国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防建设和优化国家决策作出了应有贡献。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参考资料:
北京周报网.黄维院士:科教强国是科技工作者的中国梦
**科协.黄维院士:坚守有机光电子研究30余载
中国电子报社.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柔性电子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中新社、扬子晚报等。